對許多人來說,李兆基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;然而,近期的亞洲小股災卻把人們從神話拉回現實.7月15日這一天,香港恒生指數跌至21000點,由于股市走弱,有"亞洲股神"之稱的李兆基也難以幸免,不但他看中的12只股票全線大跌,其私人旗下的兆基財經資產總值也由高峰期的2000億港元縮水至1500億港元,損失約四分之一.
李兆基1926年生于廣東順德,自幼在父親開設的銀莊耳濡目染,他曾親眼看見有人幾天前還擁有幾捆法幣,幾天后便因通貨膨脹而一文不名.年輕的李兆基從中悟出一個道理:鈔票只是浮財,而擁有物業(yè)才是真正的恒產.這一點,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日后專注于地產的經營策略.
1948年,李兆基和父親關閉銀莊,只帶著1000元來到香港躲避戰(zhàn)亂,10年后,開始涉足地產生意.1963年,李兆基與馮景禧、郭德勝組建新鴻基企業(yè)有限公司,被譽為香港地產界"三劍客",李兆基任董事局副主席兼公司總經理.1972年,新鴻基地產股票正式上市,三人也就此分道揚鑣.
1975年,他以1.5億港元資本創(chuàng)辦恒基兆業(yè),上世紀80年代初,香港股市狂潮再起,恒基兆業(yè)趁機上市,一舉集資10億港幣.1988年,李兆基躍入香港十大富豪榜中.1997年,李兆基個人資產達150億美元,是當時的亞洲首富.
隨著香港房地產業(yè)日益成為微利行業(yè),2004年末,時年78歲的李兆基突然"轉行":注資500億港元成立主要從事股票投資的兆基財經.兩年后,他所擁有的500億港元變成了2000億港元,他因此榮膺"亞洲股神"的美譽.
曾幾何時,這位"亞洲股神"最討厭股票.但李兆基認為,過去10年,人們認為有錢人要擁有自己的房子;但是最近幾年,房子的地位已被股票和金融投資所取代.
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,年逾八旬的李兆基終于沒能躲過他幼年時看到的一幕.通脹下的股市如一只巨大的黑洞,把"亞洲股神"也卷入其中,面對熊市,李兆基也只能敗給市場.
"不義而富且貴,于我如浮云",不管結果如何,相信李兆基能淡然以對.
相關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