斯坦福大學俯視圖,校園最初的設計者中包括著名建筑師弗雷德里克·勞·奧姆斯特德(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師)
共有41名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參加了倫敦奧運會的比賽,獲得16塊獎牌,其中12塊是金牌。這并不是斯坦福最好的奧運會成績,他們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曾經拿過17塊金牌。校園里有一塊匾額,銘記著那些奧運冠軍,倫敦奧運會的金牌選手肯定也會出現。男子網球雙打選手布萊恩兄弟就讀于斯坦福,女子沙灘排球冠軍是斯坦福的學生,美國女足中有4人、美國女子水球隊有5名主力在斯坦福念書。
奧運會項目當然只占學生運動的一部分,他們還玩美式足球、打壁球、打高爾夫球等等。耐克的創(chuàng)始人菲爾·奈特,在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,老虎伍茲在這里念過書。陽光下的斯坦福大學像是個伊甸園,你好像能從樹上摘下果子吃,就這么永遠快樂單純地生活下去。學生們騎著自行車穿過草坪、花叢,穿過一棟棟教學樓,那些建筑大多以捐助者來命名——蓋茨、休利特、帕卡特??匆娨蛔芟?,校園里還沒有哪一個偉大運動員能留下塑像。每個學生看起來都很高興,這里有個名詞叫“斯坦福鴨子綜合征”,學生像水面上的鴨子,看起來悠閑,可鴨掌在水下倒騰。他們要出人頭地,將來開創(chuàng)一番事業(yè),興許還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某棟建筑物上。
這座校園出過詩人、運動員、政治家,但最出名的是那些企業(yè)家和工程師,那些在硅谷賺了大錢的電腦極客。
今年4月,Facebook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照片分享網站Instagram,后者是一個剛成立兩年的公司,其創(chuàng)始人是斯坦福的畢業(yè)生,其最早的投資者也畢業(yè)于斯坦福,這所大學在創(chuàng)業(yè)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“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”。Instagram的兩位創(chuàng)始人,凱文和麥克,在2005年和2007年分別獲得過Mayfield獎學金,這個獎學金是為期9個月的“工作學習項目”,他們回到校園,學習企業(yè)管理的理論,和硅谷的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一起工作一個夏天。這個項目是工學院的教授在1996年開創(chuàng)的,目的是讓參與者意識到“一切皆有可能”。斯坦福校長約翰·軒尼詩強調,他的教育理念是“跨學科”,工程、商業(yè)、醫(yī)藥、科學、設計等學院鼓勵學生選修各個門類的課程,解決實際問題,其目的是讓學生成為“T型人才”。
斯坦福的設計學院成立于7年前,創(chuàng)始者名叫大衛(wèi)·凱利(David Kelley)。他說,設計學院要讓學生學會“通感”,2006年,設計學院有這樣一個項目,帶著學生到緬甸,為那里的農戶設計一種花費低廉的灌溉系統(tǒng),他們的成果是一臺腳踏的水泵,造價37美元。設計學院面臨項目時,經常有工程師、資本家一起來討論,在這里,所謂“多樣性”并不是純理念的,而是由不同學科不同想法的人來呈現。
風險投資家溫德爾(Peter C. Wendell)在斯坦福商學院任兼職教授已經20多年,他不斷邀請其他的投資者來學校講課,其中包括Google的施密特(Eric Schmidt),Intuit的創(chuàng)始人庫克(Scott Cook)等。這些資本家講完課,會和學生一起在戶外喝杯咖啡。今年2月,某個高年級學生約見溫德爾,他做出了一個手機應用軟件,想聽聽前輩給出意見。這個軟件已經有4萬個用戶,如果用戶達到100萬,每個月在服務器上就要花費2萬美元。學生說,他需要投資,但又不想失去控制,也害怕別人偷走他的創(chuàng)意。約會結束后,溫德爾安排這個年輕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和Google的人見面。校園里年輕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知道,斯坦福的導師們會幫助他們實現夢想。
如果說常春藤大學為整個美國培養(yǎng)精英,斯坦福就在為硅谷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。施密特說,他們尋找工程師的時候,總是從斯坦福開始,5%的Google員工是斯坦福的畢業(yè)生。斯坦福的校長軒尼詩先生是Google的股東,同時也是思科公司的股東。斯坦福的技術授權部門給各類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頒發(fā)過8000份技術授權,學校公共關系部門稱,至少有5000家公司,追根溯源,其創(chuàng)業(yè)者是斯坦福的教師或學生,其中包括惠普、雅虎、思科、太陽、eBay、Netflix、ElectronicArts,Intuit、LinkedIn等。投資商約翰·多爾(John Doerr)把斯坦福比喻成“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胚胎”——“我不能想象沒有斯坦福的硅谷是什么樣子。”
鐵路大王利蘭·斯坦福,為紀念自己早逝的兒子,捐資創(chuàng)建了這所大學,他和摩根一樣,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冒險家。除了現金之外,他貢獻給這所大學8000英畝土地,他邀請了奧姆斯特德(Frederick Law Olmsted),中央公園的設計者,來給斯坦福大學做規(guī)劃,他要一個沒有圍墻的大學,有池塘和樹林。如今這所大學跨越兩個縣,有三個郵政編碼,行政上分屬六個管轄區(qū)。斯坦福大學1891年開始招生,利蘭·斯坦福夫婦宣稱,這所大學不是象牙塔,它致力于學生們的個人成功。從那時起,校園里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就吸引政府或商業(yè)上的資金用以研究,在廣播、電子、醫(yī)藥等領域做出過許多成績。硅谷的第一家大企業(yè)Federal Telegraph是生產收音機的,1909年由斯坦福畢業(yè)生創(chuàng)辦,當時的校長是其天使投資人。弗德特里克·特爾曼(FrederickTerman),1925年擔任工學院院長,1955年擔任學校的教務長,他被稱為“硅谷之父”,他鼓勵自己的兩個學生休利特和帕卡特在硅谷創(chuàng)業(yè),這就是惠普公司的由來。特爾曼開創(chuàng)了斯坦福產業(yè)園區(qū),將學校擁有的大片土地出租給技術公司,如今,這片園區(qū)里有150家公司。他鼓勵教員成為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的咨詢顧問,也勸說那些公司賺錢后資助學校里最聰明的學生。
物理學家威廉·米勒,是特爾曼雇來的教師,后來也曾擔任教務長,現在他已經86歲,是商學院的名譽教授。他將斯坦福的“創(chuàng)業(yè)基因”與美國的“西部開拓精神”聯系起來——“這也是一種開放西部,淘金潮還在延續(xù),人們來到加利福尼亞就是開拓者,是社區(qū)的建立者,這就意味著生意和幫助別人做生意之間的互動。”校長軒尼詩相信,企業(yè)家精神就是斯坦福大學的一部分,斯坦福并沒有什么遺產或傳統(tǒng)需要精心呵護,人們要嘗試新鮮事物,斯坦福要敢為人先。學校和商業(yè)要建立一個無邊界的社區(qū),善意地帶著“改變世界”的良好愿望去賺錢,這是創(chuàng)業(yè)的原動力。斯坦福的教師比起其他大學來就是有更多的百萬富翁,校長本人2011年的薪水是67萬美元,但他從Google和思科拿到的分紅更多。斯坦福校友們賺的錢也反饋給學校,在軒尼詩先生任校長的12年里,斯坦福接受的捐贈達到170億美元,在過去的7年中,斯坦福得到的捐贈比美國任何一所大學都多。
相關閱讀